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民間文學室、河北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家鄉民俗學》座談會暨“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啟動會在線成功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黨委書記劉玉宏,紀委書記、副所長饒望京,副所長安德明出席會議并講話。會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等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近四十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家鄉民俗學》一書出版的學術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河北教育出版社還共同成立了“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河北教育出版社主要負責人、相關編輯同與會專家一起商討了叢書出版事宜。
由安德明所著、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家鄉民俗學》一書作為“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第一部作品,首次構建并探討了“家鄉民俗學”的理論與實踐體系,通過總結中國民俗學史上的家鄉研究潮流,結合作者在家鄉進行田野研究的經驗,積極參考國際學界相關研究成果,全面論述了家鄉民俗學的歷史、特點、優勢及其方法論意義。
會上,與會學者對《家鄉民俗學》一書的價值與意義進行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全書以“家鄉”作為立場與視角進行民俗研究,既有來自本土、本鄉的經驗與思索,又有對國際學術前沿相關研究成果的借鑒,結構分明,邏輯清晰,為眾多家鄉民俗學的實踐者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引,為當代民俗學乃至人文社會科學貢獻了重要的本土原創性理論,對中國民俗學科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在隨后的“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啟動會上,劉玉宏指出,《家鄉民俗學》一書的出版對于推動“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纂工作的順利開啟、促進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的學科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饒望京指出,“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的成立,為出版民間文學的優秀成果,助推中國民間文藝學研究的發展,搭建了一個極好的學術平臺,期待叢書編委會能夠為建構當代中國民間文藝學理論體系做出應有貢獻。
安德明表示,成立“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是希望以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海外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重要成果翻譯這兩個系列叢書為基礎,更進一步推出民間文學前沿理論探索系列學術成果,積極建構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河北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董素山在致辭中表示,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陸續推出系列著作,持續推進成立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出版中心等事宜,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和教育社深入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實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更好地踐行“為人民出好書”的初心和使命的具體行動。
與會學者對河北教育出版社長期出版民間文學、民俗學著作表示高度贊賞,對規劃成立的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出版中心表示熱心支持,并從經典化與專題化、學術與通俗并重、研究與出版雙促進等角度為“中國民間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的后續編纂提出了寶貴意見。